王泗镇 - 历史沿革

宋代,今镇境为思安乡地;清代乾隆六年起为南忠乡地;清咸丰至清末编为上南乡一甲,下辖安良、护围、三湘、吉庆、亲睦5个团,团下设甲、牌。
民国2年,一甲改为一区,团、甲、牌仍旧。22年,上南乡改为第三区。24年,政区置王泗镇,联保办公处驻王泗营帝主宫,下辖29个保。27年4月,缩编为20个保。29年,王泗镇改为王泗乡,同时将20个保缩编为10个保,203个甲。次年1月又调整为15个保,193个甲。37年再次缩编为142个甲。
解放后,王泗乡仍置。1950年4月,乡治安委员会驻庹大院子。12月,保甲改为村、小组。1951年5月土改结束时,村下为居民小组。原属邛崃县桑园乡的庹牌坊、芦大林等的一个半保,于年内分别划属罗院、诸园2村。全乡辖14个村。1955年,新新乡项岭村划属王泗乡,三岔乡庆余村陈营一带划属此乡普灵村,划出普灵村万石桥一带归三岔乡庆余村。1958年10月,此乡成立王泗人民公社,行政村调整为12个管理区,51个生产队。公社管理委员会迁王泗营。1961年调整体制中,管理区改编为17个生产大队,140个生产队。1968年11月,王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政区只称王泗公社,不再同时称王泗乡。1984年3月,王泗乡复名,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5年9月,王泗乡改为王泗镇,下辖17个村,150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4个居民小组。
王泗镇 - 基本介绍

王泗镇 - 基础设施

王泗镇交通便利,成温邛高速路由北向南横贯整个城镇。里程约5公里,有县道2条,王泗至新场镇路面宽14米,混凝土路面,至高山乡路宽18米,混凝土路面。镇域内287社中的110社已通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水泥。
镇内现邮电所和电信支局各一所;光纤通信网络畅通,可提供光纤传输服务和ADSL高速宽带网服务;中国移动、联通、小灵通均覆盖全镇,有日供水3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
王泗镇 - 工农业

王泗民营经济增加快速,小型企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有成都泗兴酒厂,成都九鼎米兰酒厂,成都大邑酒乡酿酒厂,成都蜀源酒厂,大邑开泉酒厂,四川远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冶金实验厂,四川大邑新联山钢铁有限公司,成都大邑民乐陶瓷厂等。从单一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食品加工、冶金工业、橡胶制品、建工建材等多业并举。固定资产上亿元的企业有成都冶金实验厂,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四川远星橡胶有限公司和成都泗兴酒厂,3000万元以上企业有四川大邑酒乡酿酒厂,成都荣华酒业有限公司,成都绿色广地公司。年产值上亿元企业3个,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余家。
王泗镇素有川西酒乡之称,有酿酒的悠久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奠定一定的产业基础,已形成以白酒生产为主的食品工业,以生产摩托车轮胎为主的化工工业,以生产钢铁为主的冶金工业,三大主导产业,并带动陶瓷、包装彩印、机械、铸造、家俱和餐饮业等行业蓬勃发展。2002年王泗镇被中国食协授予中国著名白酒原酒基地及OEM加工基地,2004年被成都市列为30个重点乡镇之一和全市的工业布点之一,王泗镇被定位为工业重镇。王泗镇的目标就是把王泗打造成大邑的食品酿造工业园。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00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43950万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9850万元,利税总额达到2660万元。
王泗以酒业为龙头,带动了化工、冶金、制造、包装彩印、建工、建材、家俱、运输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为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大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重镇。为了实现工业强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抓好特色经济,王泗镇正着力打造品牌原酒、汽车、摩托车轮胎、钢铁三大基地。
农业
坚持以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宽裕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5年粮食总产量27009吨,农业增加值45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
全镇已形成了蘑菇、水果、蔬菜、花卉、园艺、制种、棕编和竹编、柳编、木制品车旋等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带动了全镇致富。2005年,全镇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80万元,实现财政税收1375.2万元。
王泗镇 - 特色产业
王泗镇素有川西酒乡之称,是“中国著名白酒原酒基地暨OEM加工基地”,可提供优质的白酒源酒,年产白酒15万吨。
王泗镇 - 自然景观
1、王泗镇有成都广地绿色工程公司开发的依托金洞子水库形成的金洞子生态园,是观光、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2、王泗有着制作和放飞风筝的悠久历史,对风筝情有独钟,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3届风筝盛会,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1998年成功承办了“98王泗杯”第四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暨第八届全国风筝比赛。风筝已成为王泗的品牌,开放的窗口。由此,王泗镇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1]